冬去春来,随着冬季出愿渐渐告一段落,又一个为了夏季升学而奋斗的时刻来临了。作为考学必须要提出的书面材料,研究计划书的撰写往往是许多考生非常头疼的一环。
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的话,赶紧跟着慧诚酱的思路,将研究计划书“庖丁解牛”,分解成一块一块能够着手处理的小问题吧!
对考学已经做过了解的同学一定知道,除了研究计划书,大学院通常还要求提交一份“志望理由书”。志望理由书更多地希望同学们“往回看”、“向里看”,在对自己的分析中找到和大学院的理念的契合点、交叉点等等。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要持续关注,后面慧诚酱还会陆续更新志望理由书的撰写精囊哟。
回到今天的话题,研究计划书,顾名思义是对自己今后的研究作出的一份计划。要想知道怎样的研究计划书能够在书类审查中脱颖而出,得先搞明白这份计划中的哪些特质能让大学院刮目相看。
大学院对申请人的期望
1. 学院希望申请人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并拥有活用部分知识的能力。
以经济学为例,学院希望能在计划书中看到申请人对中级经济学的内容的良好把握,以及能够运用部分理论,分析具体事件的能力。

2. 学院希望申请人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研究方向。这个课题越具体越好,切忌一些空泛的难以实施的话题。
以经营学为例,如果想研究“社员满意度和企业创造力的关系”这样一个话题,就需要制定详细的方案来衡量二者的关系。如果要使用问卷,那么问卷内容如何考虑,得出的结果是否能用某个理论框架来解释,都是需要申请人思考的问题。
3. 学院希望申请人对大学院的两年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因此申请人可以从“要上哪些课”、“看哪些文章”、“培养哪些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和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的关系来分析、写作。
具体步骤
1. 专业知识:本专业的同学对于专业内的知识自不必说,转专业的同学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一定是学好该专业要求的基础课。
2. 研究方向:
2.1 如果已经有大概想法了的话,直接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该关键词,按照年份的新旧和引用数高低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已经有明确结果的课题就不要选了,但是可以在一些老的课题中引入一些新的元素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需要通过这些论文对该领域在做的事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并确定研究方向就可以了。不需要对整个领域有很高的认知水平,毕竟对这个领域的了解是入学后的事情嘛。
最终与自己想选择的方向相关的那些内容,便是“先行研究”的内容,最后也需要出现在“参考文献”中。
2.2 另一个途径是,先确定想报考学校,然后在学校的导师介绍中,寻找正在做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相近内容导师。确定导师之后,就把该导师的最新论文通读一遍,找到其中的自己特别想深入研究的小领域。
3. 研究内容:在上一步的阅读过程中,找到最新的论文中还没有讨论过的话题或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步中,一定要大胆的猜想,只要是可能的方案,无论最终能否有结果,都可以写在研究计划书中。
当然,大胆的猜想需要严谨的分析,如果能从专业角度分析一下该方案的可行性就再好不过了。
写作骨架

以上就是慧诚酱结合多年的经验为大家总结的文系研究计划书的撰写锦囊啦。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院!
慧诚试听课来啦,快来扫码预约吧!



